二战中,对美军而言,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哪个更
- 游戏资讯
- 发布时间:2024-11-15 08:59:20
当然是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是后娘养的
事实上,从美国宣战那一天起,罗斯福就和他的亲信幕僚们定下了先欧后亚的次序。甚至于,如果不是美国民众愤怒的要求加大太平洋战场的投入,罗斯福会更大幅度的减少太平洋战场的投入。
当然,这个决策还有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推手-----丘吉尔。
丘吉尔一直只重视对德国的作战而轻视亚洲战场。甚至于,新加坡的陷落就是丘吉尔固执己见的结果。英军本来计划将600辆新型坦克运往新加坡,在新加坡组建2-3个强大的装甲师应付可能的日本攻势。丘吉尔强行将这600辆坦克运往埃及加强北非的英军,以便北非的英军有足够力量对隆美尔发动反击。
英军参谋部直接声称,排第一位的是英国本土,第二位应该就是新加坡,埃及甚至无法排到第四第五位。而英国本土完全没有危险,所以这些坦克只应该运往新加坡。
但是丘吉尔胡搅蛮缠,硬是将这些坦克运到了北非并亲自策划了一次对隆美尔的攻势,结果很简单,这些坦克都被隆美尔高明的机械化运动战战术摧毁了。而没有了强大装甲师守护的新加坡,也如同积木城堡一般轰然倒塌。【注1】
开罗会议上,本来在花生米的极力请求下,罗斯福和丘吉尔已经答应了将在1943年发动对缅甸的反攻,结果在不久后的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有私下里告诉斯大林之所以无法在1943年开辟第二战场是因为登陆艇计划拖到缅甸。结果斯大林联合丘吉尔向罗斯福施压,迫使罗斯福食言将准备用于反攻缅甸的物资全部抽调往欧洲=====苏联得益了,丘吉尔策划的西西里岛登陆让库尔斯克即将获胜的曼施泰因元帅在希特勒严令下不得不停止攻势。
以上两个事例可以说明对罗斯福、马歇尔影响极大的丘吉尔是何等的轻视亚太战场。
.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中国战场是太平洋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每个月获得的美援物资只有不到1000吨,史迪威还不断要求削减份额。【注2】
中国战场的美国外交人员、军事人员充斥着亲莫斯科左翼,他们反复策动华盛顿放弃蒋光头,并最终有效的离间了蒋美关系。
这些人做的是如此肆无忌惮,只要华盛顿方面稍微多一点点重视就会发现其中问题。结果是,华盛顿彻底相信了这些左翼的说辞,坚信1944年上半年即伤亡220万的KMT根本没有和日本人打仗,而同期伤亡不足2万人的八路军在坚持和日本人作战。
这种说辞是如此拙劣,以至于史迪威卸任后上任的美国军官不到一个月发现了问题,警告华盛顿KMT军队在前一段时间的战斗中损失极为惨重,必须制止英国人对租借法案物资的克扣并加大对KMT的援助 ,以便让KMT损失惨重的部队恢复元气。【注3】
由此可见,至少在史迪威卸任之前,美国对中国战场的忽视达到了什么程度。
同时也可以判断出,美国更重视欧洲战场。
PS:
【注1】丘吉尔的所作所为,让本来就已经难以维系的日不落帝国滑向深渊。事实上,如果太平洋战争初期英军守住了新加坡,则战后无论是印度还是缅甸、马来西亚都未必会那么容易独立。
【注2】在整个八年抗战中,国民政府自己生产了66万只步枪,购买和获得援助不超过10万只步枪。而在史迪威控制美援物资的那近三年时间里,苦战七年物资枯竭到极点的国民政府仅仅从美援中获得了2000只步枪。即使如此,史迪威还在宋庆龄女士的鼓动下(史迪威与宋庆龄的私交极好),不断要求华盛顿削减给予国民政府的物资。
而另外一个侧面例子可以证明当时的国民政府武器装备方面何等窘迫。常德会战时坚守常德的是号称虎贲的国军绝对主力74军57师,而57师全师8000余人仅仅装备3000只步枪---------这还是绝对主力、王牌部队。
【注3】事实上,史迪威走人后,尽管蒋美关系更加恶劣。但是没有偏向性的负责军官给予了国军更多的物资援助。而获得了更多物资援助的国军在1945年的雪峰山会战中成功的击败了日军,证明物资不匮乏到极点、装备不那么糟糕的国军是有能力击败日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