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古代名人格物致知的例子_铁棒磨成针是真的吗

本文目录一览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古代名人格物致知的例子_铁棒磨成针是真的吗-第1张-游戏资讯-龙启科技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觉得学习太辛苦,就跑到外面玩去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动,就回家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如今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扩展资料:

唐代大诗人李白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瑰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几乎是每个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源于李白少年时的故事。

据记载,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闲逛后,又走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他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李白每天学习特别用功,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就是因为他从小下苦功,他才能那样才高学博、识见深广。他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人们思想境界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

据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这个励志故事中的老妇人自称姓武。磨针溪,在四川眉州象耳山下,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1、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铁杵磨针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是真的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是一位老奶奶劝诫李白用功读书时说的一句劝言
引一段小故事: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到底事情是真是假 至今不得而知道.谁也说不出来.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时期伟大的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他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有一个关于李白幼年读书的故事流传至今,那就是“铁杵磨成针”。这是真的吗?

首先就是实践中不可取。试想一下,一个老妇人磨一根铁杵,想磨蹭绣花针。这老妇人想要一个绣花针,为什么要磨铁杵?买一个不可以?又不是很贵重的物品,难道买不起?为了一根绣花针,不知道磨多少年才得到,那么她要绣花针做什么呢?如果不急着用,一根绣花针需要这么费力嘛?

其次,就算要磨一根针,也不用拿铁杵来磨吧!比铁杵细的铁器多的很,难道铁杵的价值不比绣花针高吗?随便找个比较细的铁器可以去打磨,却要挑选一个那么粗的东西,难道她是在练功?对她的智商表示怀疑,更对作者的智商表示不解。

从逻辑分析,这个故事是不成立的,不知道古时候的人为了劝学上进,怎么会想出这么一个故事,以李白的智慧,他如果看到这样的老妇人,他不但不会受到启发,还会教导老妇人回家去找个铁筷子来磨不是更方便?

当然也有可能是作者为了体现这个持之以恒的精神,有意地编造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而已,这就是我们听过的一句歌词:童年里都是骗人的。我们的民间故事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我们懂得其中的道理就好,不必要那么深究!

古代名人格物致知的例子

1、李白《铁棒磨成针》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2、鲁班造锯子

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砍三百棵树来做大宫殿。鲁班和他的徒弟们辛苦地砍了十天,但只砍了一百多棵,鲁班很着急。晚上睡不着,他来到树林里,忽然觉得自己的手被划了一下,他一看,是被丝茅草划破了,他又看见大蝗虫的大板牙和丝茅草都有利齿,鲁班冥思苦想,终于发明出锯子了,用起来很方便。

3、孔子读《易》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4、华佗学医

华佗一生勤于钻研。华佗到徐州游学,通晓经书,对医学和养生学钻研尤深,富有刻苦精神,学问渊博。期间,他拜名医为师,虚心请教,扁鹊、张仲景的宝贵医学遗产,在理论上奠定了坚实基础;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广泛搜集药方,多方面接触病例,总结群众经验。华佗把自己一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不少著作。

5、李时珍二十七年编《本草纲目》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铁棒真的能磨成针吗?

大诗人李白,幼年时有一天觉得读书枯燥无味,便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当他闲游闲逛时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十分专注.
李白问:"请问你在干吗?"老妇人回答:"磨针."
李白觉得很不明白,李白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李白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于是他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