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冬至以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段,每段九天,称为九九.下面的《九九歌》中一共有多少天
- 游戏资讯
- 发布时间:2024-11-09 03:15:34
90天,后面的九九加一九是81天后再加9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开始。数九习俗起最早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查到确切的资料。
但是,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又据《燕京岁时记》中载:“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京房易占》说:“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冬至后第三戌,为腊月最冷者。”后来,一般人们都认为三九天是最冷的。
在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据文献记载,“九九”是指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时令。
扩展资料:
数九的习俗
“数九”的习俗,很多具有文化韵味。明代出现了“画九”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枚,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此外,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图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銮”,称得上是一部高雅的历史“大事记”。
继“画九”后,清代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很多时候是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当然是繁体),双构成幅后,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
填写的方法类似现在小学生书法练习中的“描红”:用粗毛笔蘸墨汁,均匀涂满。每天涂一笔,九天涂一字,九字涂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涂完一笔后,还要用细毛笔着白色在粗笔画上记录当日天气情况,所以,一行“写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较详细的气象资料。
民间“九九歌”、“画九”、“写九”的产生,到盛行于宫廷的各种《九九消寒图》来看,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这种习俗,其原因可归结为:
一、农业生产需要之举。古代由于受科技发展的限制,没有为农业生产的专业气象服务,因之人们通过记载冬九九当中阴、晴、雨、雪以及各种天象的变化,用来印验谚语,预卜来年丰歉。
二、寓教于乐之举。通过可对幼童进行识字、写字和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的启蒙教育。
三、娱乐消遣之举。画九、写九实为高雅的文字游戏,在文化娱乐生活相对比较贫乏的古代,和灯谜、酒令、对联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画九、写九,便自然而然成为文人墨客、富足之家的一种雅兴娱乐消遣之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