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跪求《丰子恺散文》其中写动物、植物的文章!一千字精彩文句!

跪求《丰子恺散文》其中写动物、植物的文章!一千字精彩文句!-第1张-游戏资讯-龙启科技

1.杨柳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

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深缘?

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

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

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

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

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

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

的话,以及“王恭之貌”

、“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

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缘的。仿佛我偶然买一

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

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

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

、“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

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

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

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

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

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

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

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象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

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

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象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

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

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

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

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

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

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

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

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

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

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

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

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

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

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

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

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

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

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

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

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

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

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

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这是我昨天看

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

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

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2.梧桐树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3.蝌蚪

每度放笔,凭在楼窗上小憩的时候,望下去看见庭中的花台的边上,许多花盆

的旁边,并放着一只印着蓝色图案模样的洋磁面盆。我起初看见的时候,以为是洗

衣物的人偶然寄存着的。在灰色而简素的花台的边上,许多形式朴陋的瓦质的花盆

的旁边,配置一个机械制造而施着近代图案的精巧的洋磁面盆,绘画地看来,很不

调和,假如眼底展开着的是一张画纸,我颇想找块橡皮来揩去它。

一天、二天、三天,洋磁面盆尽管放在花台的边上。这表示不是它偶然寄存,

而负着一种使命。晚快凭窗欲眺的时候,看见放学出来的孩子们聚在墙下拍皮球。

我欲知道洋磁面盆的意义,便提出来问他们。才知道这面盆里养着蝌蚪,是春假中

他们向田里捉来的。我久不来庭中细看,全然没有知道我家新近养着这些小动物;

又因面盆中那些蓝色的图案,细碎而繁多,蝌蚪混迹于其间,我从楼窗上望下去,

全然看不出来。蝌蚪是我儿时爱玩的东西,又是学童时代在教科书里最感兴味的东

西,说起了可以牵惹种种的回想,我便专诚下楼来看它们。

洋磁面盆里盛着大半盆清水,瓜子大小的蝌蚪十数个,抖着尾巴,急急忙忙地

游来游去,好象在找寻甚么东西。孩子们看见我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大家围集拢来,

得意地把关于这作品的种种话告诉我:

“这是从大井头的田里捉来的。”

“是清明那一天捉来的。”

“我们用手捧了来的。”

“我们天天换清水的呀。”

“这好象黑色的金鱼。”

“这比金鱼更可爱!”

“他们为甚么不绝地游来游去?”

“他们为甚么还不变青蛙?”

他们的疑问把我提醒,我看见眼前这盆玲珑活泼的小动物,忽然变成一种苦闷

的象征。

我见这洋磁面盆仿佛是蝌蚪的沙漠。它们不绝地游来游去,是为了找寻食物。

它们的久不变成青蛙,是为了不得其生活之所。这几天晚上,附近田里蛙鼓的合奏

之声,早已传达到我的床里了。这些蝌蚪倘有耳,一定也会听见它们的同类的歌声。

听到了一定悲伤,每晚在这洋磁面盆里哭泣,亦未可知!它们身上有着泥土水草一

般的保护色,它们只合在有滋润的泥土、丰肥的青苔的水田里生活滋长。在那里有

它们的营养物,有它们的安息所,有它们的游乐处,还有它们的大群的伴侣。现在

被这些孩子们捉了来,关在这洋磁面盆里,四周围着坚硬的洋铁,全身浸着淡薄的

白水,所接触的不是同运命的受难者,便是冷酷的珐琅质。任凭它们镇日急急忙忙

地游来游去,终于找不到一种保护它们、慰安它们、生息它们的东西。

我劝告孩子们:“你们只管把蝌蚪养在洋磁面盆中的清水里,它们不得充分的

养料和成长的地方,永远不能变成青蛙,将来统统饿死在这洋磁面盆里!你们不要

当它们金鱼看待!

金鱼原是鱼类,可以一辈子长在水里;蝌蚪是两栖类动物的幼虫,它们盼望长

大,长大了要上陆,不能长居水里。你看它们急急忙忙的游来游去,找寻食物和泥

土,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样子多么可怜!“

孩子们被我这话感动了,颦蹙地向洋磁面盆里看。有几人便问我:“那么,怎

么好呢?”

我说:“最好是送它们回家——拿去倒在田里。过几天你们去探访,它们都已

变成青蛙,‘哥哥,哥哥’地叫你们了。”

孩子们都欢喜赞成,就有两人抬着洋磁面盆,立刻要送它们回家。

我说:“天将晚了,我们再留它们一夜明天送回去罢。现在走到花台里拿些它

们所欢喜的泥来,放在面盆里,可以让它们吃吃,玩玩。也可让它们知道,我们不

再虐待它们,我们先当作客人款待它们一下,明天就护送它们回家。”

孩子们立刻去捧泥,纷纷地把泥投进面盆里去。有的人叫着:“轻轻地,轻轻

地!看压伤了它们!”

不久,洋磁面盆底里的蓝色的图案都被泥土遮掩。那些蝌蚪统统钻进泥里,一

只都看不见了。一个孩子寻了好久,锁着眉头说:“不要都压死了?”便伸手到水

里拿开一块泥来看。

但见四个蝌蚪密集在面盆底上的泥的凹洞里,四个头凑在一起,尾巴向外放射,

好象在那里共食甚么东西,或者共谈甚么话。忽然一个蝌蚪摇动尾巴,急急忙忙地

游了开去。游到别的一个泥洞里去一转,带了别的一个蝌蚪出来,回到原处。

五个人聚在一起,五根尾巴一齐抖动起来,成为五条放射形的曲线,样子非常

美丽。孩子们呀呀地叫将起来。我也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附和着他们的声音呀

呀地叫了几声。

随后就有几人异口同声地要求:“我们不要送它们回家,我们要养在这里!”

我在当时的感情上也有这样的要求;但觉左右为难,一时没有话回答他们,踌躇地

微笑着。一个孩子恍然大悟地叫道:“好!我们在墙角里掘一个小池塘倒满了水同

田里一样,就把它们养在那里。它们大起来变成青蛙,就在墙角里的地上跳来跳去。”

大家拍手说“好!”我也附和着说“好!”大的孩子立刻找到种花用的小锄头,向

墙角的泥地上去垦。不久,垦成了面盆大的一个池塘。大家说:“够大了,够大了!”

“拿水来,拿水来!”就有两个孩子扛开水缸的盖,用浇花壶提了一壶水来,倾在

新开的小池塘里。起初水满满的,后来被泥土吸收,渐渐地浅起来。大家说:“水

不够,水不够。”小的孩子要再去提水,大的孩子说:“不必了,不必了,我们只

要把洋磁面盆里的水连泥和蝌蚪倒进塘里,就正好了。”大家赞成。蝌蚪的迁居就

这样地完成了。

夜色朦胧,屋内已经上灯。许多孩子每人带了一双泥手,欢喜地回进屋里去,

回头叫着:“蝌蚪,再会!”“蝌蚪,再会!”

“明天再来看你们!”“明天再来看你们!”一个小的孩子接着说:“它们明

天也许变成青蛙了。”

洋磁面盆里的蝌蚪,由孩子们给迁居在墙角里新开的池塘里了。孩子们满怀的

希望,等候着它们的变成青蛙。我便怅然地想起了前几天遗弃在上海的旅馆里的四

只小蝌蚪。

今年的清明节,我在旅中度送。乡居太久了,有些儿厌倦,想调节一下。就在

这清明的时节,做了路上的行人。时值春假,一孩子便跟了我走。清明的次日,我

们来到上海。十里洋场一看就生厌,还是到城隍庙里去坐坐茶店,买买零星玩意,

倒有趣味。孩子在市场的一角看中了养在玻璃瓶里的蝌蚪,指着了要买。出十个铜

板买了。后来我用拇指按住了瓶上的小孔,坐在黄包车里带它回旅馆去。

回到旅馆,放在电灯底下的桌子上观赏这瓶蝌蚪,觉得很是别致:这真象一瓶

金鱼,共有四只。颜色虽不及金鱼的漂亮,但是游泳的姿势比金鱼更为活泼可爱。

当它们潜在瓶边上时,我们可以察知它们的实际的大小只及半粒瓜子。但当它们游

到瓶中央时,玻璃瓶与水的凸镜的作用把它们的形体放大,变化参差地映入我们的

眼中,样子很是好看。而在这都会的旅馆的楼上的五十支光电灯底下看这东西愈加

觉得稀奇。这是春日田中很多的东西。要是在乡间,随你要多少,不妨用斗来量。

但在这不见自然面影的都会里,不及半粒瓜子大的四只,便已可贵,要装在玻璃瓶

内当作金鱼欣赏了,真有些儿可怜。而我们,原是常住在乡间田畔的人,在这清明

节离去了乡间而到红尘万丈的中心的洋楼上来鉴赏玻璃瓶里的四只小蝌蚪,自己觉

得可笑。这好比富翁舍弃了家里的酒池肉林而加入贫民队里来吃大饼油条;又好比

帝王舍弃了上苑三千而到民间来钻穴窥墙。

一天晚上,我正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孩子在桌上玩弄这玻璃瓶,一个失手,把

它打破了。水泛滥在桌子上,里面带着大大小小的玻璃碎片,蝌蚪躺在桌上的水痕

中蠕动,好似涸辙之鱼,演成不可收拾的光景归我来办善后。善后之法,第一要救

命。我先拿一只茶杯,去茶房那里要些冷水来,把桌上的四个蝌蚪轻轻地掇进茶杯

中,供在镜台上了。然后一一拾去玻璃的碎片,揩干桌子。约费了半小时的扰攘,

好容易把善后办完了。去镜台上看看茶杯里的四只蝌蚪,身体都无恙,依然是不绝

地游来游去,但形体好象小了些,似乎不是原来的蝌蚪了。以前养在玻璃瓶中的时

候,因有凸镜的作用,其形状忽大忽小,变化百出,好看得多。

现在倒在茶杯里一看,觉得就只是寻常乡间田里的四只蝌蚪,全不足观。都会

真是枪花繁多的地方,寻常之物,一到都会里就了不起。这十里洋场的繁华世界,

恐怕也全靠着玻璃瓶的凸镜的作用映成如此光怪陆离。一旦失手把玻璃瓶打破了,

恐怕也只是寻常乡间田里的四只蝌蚪罢了。

过了几天,家里又有人来玩上海。我们的房间嫌小了,就改赁大房间。大人、

孩子,加以茶房,七手八脚地把衣物搬迁。搬好之后立刻出去看上海。为经济时间

计,一天到晚跑在外面,乘车、买物、访友、游玩,少有在旅馆里坐的时候,竟把

小房间里镜台上的茶杯里的四只小蝌蚪完全忘却了;直到回家后数天,看到花台边

上洋磁面盆里的蝌蚪的时候,方然忆及。现在孩子们给洋磁面盆里的蝌蚪迁居在墙

角里新开的小池塘里,满怀的希望,等候着它们的变成青蛙。我更怅然地想起了遗

弃在上海的旅馆里的四只蝌蚪。不知它们的结果如何?

大约它们已被茶房妙生倒在痰盂里,枯死在垃圾桶里了?

妙生欢喜金铃子,去年曾经想把两对金铃子养过冬,我每次到这旅馆时,他总

拿出他的牛筋盒子来给我看,为我谈种种关于金铃子的话。也许他能把对金铃子的

爱推移到这四只蝌蚪身上,代我们养着,现在世间还有这四只蝌蚪的小性命的存在,

亦未可知。

然而我希望它们不存在。倘还存在,想起了越是可哀!它们不是金鱼,不愿住

在玻璃瓶里供人观赏。它们指望着生长、发展,变成了青蛙而在大自然的怀中唱歌

跳舞。它们所憧憬的故乡,是水草丰足,春泥粘润的田畴间,是映着天光云影的青

草池塘。如今把它们关在这商业大都市的中央,石路的旁边,铁筋建筑的楼上,水

门汀砌的房笼内,磁制的小茶杯里,除了从自来水龙头上放出来的一勺之水以外,

周围都是磁、砖、石、铁、钢、玻璃、电线、和煤烟,都是不适于它们的生活而足

以致它们死命的东西。世间的凄凉、残酷、和悲惨,无过于此。这是苦闷的象征,

这象征着某种生活之下的人的灵魂!

假如有谁来报告我这四只蝌蚪的确还存在于那旅馆中,为了象征的意义,我准

拟立刻动身,专赴那旅馆中去救它们出来,放乎青草池塘之中。

4.黄山松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

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

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

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

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

“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

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

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

《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

“《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

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

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象须

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

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

力顽强的生物啊!

第二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

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

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

象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象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

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

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象一

个很疏的木梳,又象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

心倾向着阳光。

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

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

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的

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的状态: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

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

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象铁铸的一

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松树

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

这株松树长在山间的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

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

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的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象个

“丁”字,但上面一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直的长度的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

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象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的一面的枝

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的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

这蒲团,可以走到这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

“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

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

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前程远大,不宜耽搁;只得想象地在这蒲团上坐坐,

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