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为什么有幼儿园只做游戏不学知识

为什么有幼儿园只做游戏不学知识-第1张-游戏资讯-龙启科技

孩子在幼儿园就应付大量的任务,诸如写字、算术、抄写等,没有太多时间玩游戏,这些经历只能使孩子提前厌学。

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游戏中弥漫着他们的成长足迹。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成人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夺走孩子的幸福。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知道幼儿园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而不能向老师提出违背教育规律的要求。

想解决这个困局,难上加难。但请你仔细看看我加重的三句话,无论是幼儿园、家长、还是小学,原本都是想让孩子能在学前阶段快乐游戏的。

而分别分析三者做出违背初衷的选择的原因,很容易就能发现,在三者之间,需要攻破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的焦虑。

小学教育阶段,有一个很有趣的“三年级效应”,意思是那些一二年级很优秀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突然直线式下滑。

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那些“超前学习”的孩子在一二年级尝到了甜头,认为学习是一件“不需要花太多努力”的事。而对于“没挑战性”的学习,孩子自然不会有兴趣,也很难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了。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在家里吃喝拉撒睡只靠哭笑就有父母来服务。而进了幼儿园,孩子就要懂得照顾自己,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

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学会的生活能力有:会穿脱、折叠衣服,折叠被褥,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会分发整理餐具,收拾桌子,会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期,孩子会在身体、情绪、行为习惯、认知思维、同伴关系、自我表达等诸多方面获得发展,并在社会化过程中培养相应的心理品质。

比如,角色取替能力(我能猜测别人的想法)、同理心(我能感受你的感受)、合作(我可以和别人一起完成)、分享(我需要向别人敞开自己的世界)……这些品质,是比学习任何具体的知识都要珍贵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6岁之前,没有进入小学,也不接受正式的文化教育,习惯已经养成,也就听之任之了。但是在6岁之前,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好时间,大家千万不能忽视,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努力让孩子爱上看书,爱上学习,并且有良好的一个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