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一个人形象的门脸,到底哪里才算刘海?_上官婉儿身高多少

本文目录一览

一个人形象的门脸,到底哪里才算刘海?

一.一种发型的称呼
“刘海”亦作“刘海儿”、“刘海儿发”。人们把女子、男子或儿童垂在前额整齐的短发称为“刘海”。

二.民间传说
第一种说法:

相传有一位唐代的仙童名叫刘海(见安徽凤阳府志)。在民间传说中,刘海前额总是覆盖(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模样童稚、可爱。为此,画家画仙童肖像,便以刘海为样,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钱。而后,小孩或妇女额上留的短发,便称为“刘海”。清朝王韬的《淞滨琐话》:“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只髻簪花,如世间所绘刘海状。”清朝李伯元的《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剪刘海,下面散腿。”许多人未经考证,不知道“刘海”的来历,经常写成“留海”或“浏海”。是错误的。另外,“刘海”只有孩童和妇女才留。时下一些年轻男士装酷,故意让几绺头发垂于额前,那不能称作“刘海”。只能说是垂在额前的头发!

第二种说法:

古时候,女孩子15岁时便盘发插笄(簪子)表示成年。男孩子则于15岁时束发为髻,到20岁时在行表示成年的“冠礼”(戴冠)。在未成年之前,小孩子的头发都是自然下垂的,所以人们用“垂髫”、“髫年”代指儿童或童年。但男女幼童所留的头发又是有区别的:男孩子留的是额上左右两角的胎发,称之为“兆”;女孩子留的是垂于额头中央的胎发,叫做“髦”。这种孩童时代所留的头发,统称为“留孩发”。而女子待到成年以后,有时从打扮考虑,依旧让额头上的头发自然下垂(“时髦”之说就由此而来)。到了唐代,民间出现了“刘海戏金蟾”的传说故事。由于“刘海”与“留孩”古时发音完全相同,“留孩”又本为口语俗称,故书面文字就写作“刘海”。

第三种说法:

传说在武则天执政之时,某日破获了一个策划宫廷政变的集团。在这些谋杀者的名单中竟然有上官婉儿的名字。武则天不由得大怒,立即将上官婉儿召来行黥刑(一种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的刑罚)。武则天非常气愤地呵斥道:“昔日你的祖父(上官仪)结党谋反,被打入天牢,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于我,真是气死我了!”上官婉儿听了坦然一笑:“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么?”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御花园摆宴,临起驾时都被上官婉儿呈奏转驾回宫,便微微颔首承认确有此事。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已经是危机四伏?当时我参加谋反,正是为了暗中保护您呀!”一席话说的武则天哑口无言,深悔错怪了上官婉儿。怎奈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还要照旧执行,不过行刑时改用朱砂在额前刺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就颇具姿色,刚刚刺上去的那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恰置两道娥眉的正上方,犹如二龙戏珠,煞是好看。但这终究是个耻辱――罪犯的标记。聪明的上官婉儿就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它刚好遮住那个朱砂记号,并称之为“刘海”。宫中妃嫔们看了,觉得竟比头发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显得楚楚动人。于是纷纷仿效,直至如今。

A、刘海的几种模样

欧化感——等齐大刘海

等齐大刘海,即发型师们称的“BOBO头”。它就像一顶帽子贴在头皮上。这种刘海头顶没有分界,刘海有的是修成了弧形,刚刚到眼睛的上头,盖住眉毛,它能突出眼神,突出双颊和鼻子等。等齐大刘海直感度很强,非得直发才能显其神韵。除了剪到眼睛边缘的长刘海外,此种刘海还可以高层次削减,显现出部分额头和眉毛、眼睛。在整个脸部的轮廓上刻意修剪出明显的外围线,让左右两边的层次稍微不对称,同样地制造出落差的美感。它特别适合那些脸比较长、身材高挑的女子。

最妩媚——斜刘海

斜刘海给人的感觉有点怀旧,整个额头呈“一九开”圆弧形的发丝覆盖,把它朝一边抚过去,展现出微风轻抚的感觉,非常妩媚。头顶后的头发最好烫成微卷,共同配合飞扬的感觉。长斜刘海配长直发,特别青春,感觉很飘逸。而短一点的斜刘海适合中长发,头发可以电,或大波浪,也可以直,短斜刘海给人感觉非常利落,因额头几乎都暴露出来,使脸形清晰,看起来特别清爽。

哈日味——超短刘海

超短刘海就比较哈日了,日本味浓浓的那种。乍一看几乎看不到刘海,额头上仿佛是头顶的发凌乱地多出的部分,其实这是特意修的。超短刘海后面的头发可以在发尾留长一点,稍整理出凌乱的感觉。这种刘海适合年轻一些的女孩子,适合圆脸,因为整个脸部轮廓几乎没有遮挡,所以五官看起来非常清晰,圆脸的小女生修这种刘海后,可以显得脸长些。让人感觉很前卫青春。

B、发型师教你剪刘海

有的东西只要一流行,就人人紧跟而上。但流行的东西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并且也要因人而异。剪刘海不是一个小决定,一旦剪下了就不可挽回,所以还是先听听有经验造型师的专业意见吧,至少可以让自己在赶时髦的同时不会丢掉美丽和个性。

椭圆脸形:

这种脸形的刘海以不对称方式设计。头发量较多的可以高层次修剪。刘海长度可在眉毛上方或靠近发际线。这样做出来的刘海才会使头发轻盈、呈现俏丽感。

倒三角脸形:

刘海以逐步渐长方式设计,长度不宜过短。发量少的刘海可做边缘层次修剪,这样可遮盖较宽的上额,烘托年轻气息的活泼明亮。

方形脸:

刘海宜以不等或整齐方式设计。发量较多的刘海可与两侧鬓发相连接,以突出个性主张、独特风格。

圆形脸:

比较适合超短或整齐的刘海来调整脸形。这样的刘海用在短发中效果特别好,而长发则不适合这种刘海。

《王者荣耀》胜率怎么算?

一个人形象的门脸,到底哪里才算刘海?_上官婉儿身高多少-第1张-游戏资讯-龙启科技

1、首先先计算个别英雄的胜率,可以先打开“王者荣耀”并且在主页上找到“个人主页”并点击进去,如下图:

2、点开“我的主页”后,找到“常用英雄”这个标题,然后点进去,就能看到各个英雄的胜率,至于胜利场数的计算过程就是:英雄总场数乘以英雄的胜率就是生胜利的总场数。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公式推导胜率:英雄胜利的场数除以英雄总场数就等于胜率。如下图:

3、其次,也能看到排位赛季的胜率,这时还是照常打开“个人主页”找到“游戏”然后再找到“对战资料”就能看到赛季的胜率,如下图:

4、最后,其实不用计算英雄的胜率,系统已经给计算好了已经,只需要点击某个英雄然后直接查看胜率就能知道了,例如:孙斌胜率70%,如下图:

扩展资料:

胜率排行:

1、刺客榜第一:百里玄策,胜率53.1%

?S14赛季打野是属于玄策的赛季,虽然中间进行过一次削弱但是丝毫无法英雄这个英雄的凯瑞性,胜率曾经最高达到巅峰55%,高居不下。百里玄策这个英雄上线之后,可玩性就极高,二技能能够将敌方钩置身后,并且大招可以进行突进,属于可攻可守的角色,目前他的普攻距离与上官婉儿无二,

2、法师榜第一:墨子,胜率54.8%

墨子更是S14赛季中最大的一匹黑马,虽说在明面上对于这个英雄并没有进行增强,但是圣杯这件装备的出现真是量身定做,而且地图上的调整更加适合这种手长的英雄,在胜率榜上击败牛魔、武则天、蔡文姬啊这三巨头,登上了榜首。其实这也离不开墨子自身的技能机制,一身的控制但是自身护盾的存在坦度不属于任何一个战士。

3、射手榜第一:狄仁杰,胜率52.4%

?这个位置的变化性就非常大了,后羿、虞姬等英雄都上过榜首, 但是现在却是被狄仁杰一个人给包揽了。狄仁杰不管在前期还是后期都是可以打出压制性优势的英雄,独特的风筝流,加上半肉装备,自身技能晕眩带解控,这就使得这个英雄非常的完美了,被玩家们戏称为“真正的战士”。

分路战力加分规则是什么?

计算公式:分路战力=对应分路下【历史最高战力前五名】英雄的【历史战力之和】。

举例子:

一名玩家基本都是玩中路,那么该玩家的中路战力就是【历史荣耀战力最高的五名中单英雄之和】来计算的。

当前战力前五名:武则天(3000)、小乔(2500)、甄姬(2000)、安琪拉(1500)、上官婉儿(1000)。

历史战力前五名:武则天(3100)、小乔(2600)、甄姬(2100)、安琪拉(1600)、不知火舞(1100)。

分路战力计算

分路英雄不止一个,但分路战力只算历史最高战力前五名的英雄,如果玩的这个英雄历史最高不在前五,那么就算英雄战力加了,分路战力也不会有影响。

举个例子,玩家中路历史最高战力是妲己、安琪拉、貂蝉、上官婉儿和弈星,但玩的是杨玉环,杨玉环战力增加了,但最高战力并没有超过这五个“历史最高”,所以分数不会算进去。

王者荣耀:铠皇KPL赛场大放异彩,你真的了解格挡效果的威力吗?

2021年KPL季后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铠时隔一年重返KPL赛场成为了近期一大焦点,并且连续三场比赛都有职业选手使用。

铠作为打野在灵活性上不如版本其他几位主流刺客,三技能独有的“伤害格挡”机制,是铠近期在KPL赛场打出高光表现的核心原因。

本期就来全面探究铠的“伤害格挡”机制,并且给大家分享一下S25赛季铠的出装铭文及打法技巧!

一、什么是“伤害格挡”机制?

铠三技能:强化自身获得攻击力、移速和伤害格挡效果,持续8秒,伤害格挡的数值为70/100/130点(随三技能等级成长)

机制①:格挡效果对所有伤害类型生效

格挡对物理、法术和真实伤害均可生效,无论是普攻、技能还是装备法球效果造成的伤害均可减免,包括反伤刺甲、红莲斗篷、痛苦面具和末世被动等全部在内。

机制②:格挡效果的计算在抗性减免之后

计算规则:先按照铠的物抗魔抗值减免伤害,然后再减去三技能格挡掉的伤害。

由于格挡效果是最后计算的,即反伤刺甲等装备的被动结算在前,所以铠出反甲不会因为格挡效果降低反弹给对手的伤害。

机制③:格挡效果按伤害段数进行减免

比如马可波罗出了末世+电刀拿了红BUFF,普攻对铠造成四段伤害:

535点普攻基础伤害+493点末世被动+223点电刀被动+153点红BUFF伤害。

随后铠开启三技能获得格挡效果,马可波罗普攻会造成:

405点普攻基础伤害+378点末世被动+93点电刀被动+23点红BUFF伤害,可以看到格挡效果会将四段伤害全部减免一次。

【结论】

由于铠三技能的格挡按伤害段数进行减免,因此面对到多段型伤害时会非常肉,但面对到单段爆发型伤害时作用就不明显。

我们来回顾下TTG对阵RW侠的阵容选择:

TTG选择了嬴政+蒙犽两位多段型伤害英雄,嬴政三技能一共有90根飞剑,蒙犽一技能打满有32颗子弹,所以RW侠在后置位拿出了铠打野。

相当于RW侠一手铠直接克制了TTG的双C位,时隔一年重回KPL赛场的铠也是成功拿下MVP,贡献了30.6%输出以及23.8%承伤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铠三技能格挡掉的伤害是不算入承伤数据的,如果算进去这场对局铠的承伤数据还会更高,绝对算得上Carry全场。

二、哪些英雄拥有多段伤害?

(1)刺客战士:刘备、盘古、云中君、夏洛特、芈月

刘备每次普攻有四颗霰弹,相当于后期每次普攻会被铠格挡掉520点伤害,所以同等经济下刘备单挑完全不是铠的对手。

盘古和云中君的普攻都是持续流血伤害,因此打不动拥有伤害格挡的铠,但是盘古也可以缴械铠,所以这两位英雄算是相互克制。

夏洛特被动七星光芒剑以及三技能都拥有七段伤害,芈月被动技能最多可召唤六只暗影仆从自动攻击敌人,这两位英雄的伤害段数也非常多。

(2)射手英雄:蒙犽、马可波罗、后羿

蒙犽一技能打满有32颗子弹,马可波罗180攻速时一技能11颗子弹、三技能19颗子弹,后羿叠满被动每次普攻会射出3支箭矢。

其中铠对蒙犽的克制效果最明显:

铠满级时开三技能强吃蒙犽的一技能,可以格挡掉32 130=4160点伤害,即便是中后期蒙犽也打不动开了三技能的铠。

(3)法师英雄:嬴政、嫦娥、米莱狄、上官婉儿、弈星、王昭君

拥有多段伤害的法师英雄非常多,其中遇到铠最头疼的就是嬴政和嫦娥,嬴政大招90根飞剑,嫦娥满级时大招每秒释放出16颗弹幕。

而铠开启大招后有长达8秒的格挡效果,完全足以扛到嫦娥和嬴政的大招结束,从而让这两位法师无法进行有效输出。

三、铠出装推荐及实战技巧

铭文搭配:10祸源、10鹰眼、10狩猎

由于铠前期蓝耗非常高并且大招CD长,导致打对抗路在对线期难以和版本主流战坦英雄抗衡。

所以现版本铠更适合走打野位,比起打对抗路发育速度更快,并且有红蓝BUFF加持,大招CD更短且粘人能力更强。

Tips①:一技能命中率是玩好铠的关键

铠使用一技能增加自身30%移速,对首位攻击目标造成80%减速、持续1秒,后续攻击目标造成30%减速、持续2秒。

与敌人在中近距离的情况下,先用二技能+强化普攻起手与敌人贴脸,普攻命中后一技能不需要瞄准,直接快速双击释放是100%命中的。

遇到非常灵活的C位时,可以用一技能攻击敌人周围的小兵,弹射后对其造成30%减速,自身获得30%加速结合二技能进行追击。

Tips②:二技能强化普攻最长储存5秒

铠做出暗影战斧+蓝BUFF+十层红色打野刀被动,中期就能拥有40%冷却缩减,二技能CD只需要3.6秒。

因此在支援马上到达战场时可以先用一次二技能赶路,进场后能打出一记有突进位移的强化普攻,此时二技能也已经刷新了。

包括蹲草丛也是同理,提前使用二技能攒一记强化普攻埋伏,随后3A2A1A连招瞬间打出一波爆发。

Tips③:熟练掌握头像精准锁敌

在操作设置中开启【锁敌头像显示】,实战中点击敌人头像=普攻目标,在敌人站位密集时可以避免打到坦克身上。

如果没办法熟练掌握头像锁敌的小伙伴,可以将优先攻击目标设置为【绝对血量最少】,这样大部分情况下也能攻击到敌方C位。

当唐诗宋词遇上大数据

文/戴玥

从数据的角度解读唐诗宋词,居然能得出超乎想象的结论。这是我所在的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CADC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新华网合作推出的两款数据新闻作品“我有柔情似水,亦有豪情万丈——唐代女诗人群像”和“宋词缱绻,何处画人间”所研究的内容。

什么是数据新闻?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如果把未经处理的数据比作新鲜的食材,那么数据新闻就是将一道精心烹饪的菜肴呈现在读者面前。“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能从中品出不同的滋味。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菜肴”的烹制方法,我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采访了两个作品的总负责人陈为教授与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张玮老师。与两位老师的谈话,使得看似神秘的“烹制方法”逐渐清晰起来。

科学而严谨的“仕女图”:唐代女诗人群像

唐诗项目“我有柔情似水,亦有豪情万丈——唐代女诗人群像”分析了约5.5万首唐诗,采用多样化的图表对唐代女诗人的创作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呈现。

第一幅图表是关于唐代诗人创作数量的一览图,分别对存世1首、2首、3~5首、5~10首、10~50首及50首以上作品的诗人数量以点阵图的方式进行了表述,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位诗人,鼠标悬浮在点上便显示出诗人的姓名与作品数,诗人的性别则用灰色与朱红色区分。在不同阶段,用画像着重标出了著名的代表诗人,如在“3~5首”的阶段里,存世3首作品的张若虚是其中的代表,而在“50首以上”的阶段中,存世3009首的白居易又是其中的翘楚。面对单纯的数字,我们或许不能敏锐地感知背后的意义,而在点阵图中,较之于许许多多仅留下孤篇的诗人,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有3009首作品传世的香山居士在当时及后世拥有多么惊人的影响力。三千余篇诗作历经一千多年时间长河的波涛汹涌仍然传递到了我们手中,这又是怎样一份文化与 历史 的厚重。

第二幅图表是“唐代女诗人全景图”,将唐朝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此处同样采用了点阵的表现方式,但用朱砂色的花朵代替了“点”,不同形状的花朵代表着女性诗人的不同身份,她们有的是宫廷诗人,如上官婉儿,有的是士大夫妻女,有的则是民间女子或歌妓,而作品存留数量最多同时也最著名的几人,如薛涛、李冶、鱼玄机等人,则以盛开的荷花标记。人们常以花朵喻美人,而这些朱红的花朵也仿佛承继了这些女子的惊才绝艳,在纸卷上美好而热烈地盛开。

在我们的印象里,盛唐才是诗人辈出的时代,其时有李杜等冠绝古今的大诗人出现,想必此时的女性诗人数量应该最多。但这张全景图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盛唐时的女性诗人仅仅比初唐与中唐稍多,反而是晚唐时期女性诗人数量为最,几是中唐与盛唐时期的两倍。发现这个与认知大相径庭的事实后,我开始尝试为此找到一种解释。联系此前所学,我想或许是因为晚唐时 社会 状况江河日下,诗风亦偏于阴柔细腻,恰与女性的特质相符,使得女性诗人数量剧增。而我们所认为是诗歌盛世的盛唐时期,诗风大气而雄壮,这大概与女性气质不符吧。

第三幅图表是“诗人诗作字频词频图”,字词的大小与深浅显示着它们被使用的频率。女性诗人作品中最高频词“相思”便可说明女诗人的一贯风格,与我们寻常的认知没有太大出入,女诗人常常在诗中抒发“相思”与“寂寞”之情。同男性诗人一样,“风”与“人”都是最高频的字,而较之于男性,女性诗人又更喜欢运用“花”“月”“春”等柔美的意象,而通过这些意象,女性独特的内心体验可见一斑。

最后是“唐代女诗人社交图”,图中选取了最具代表的几位女性诗人,将她们的社交关系以圆与线的方式表现出来,线的粗细则代表社交关系的深浅。通过这张图可以发现,薛涛与李冶两位著名的女诗人都与刘禹锡有过诗作唱和。或许我们未能知晓同时位列唐朝四大女诗人的这两位才女是否有过交集,但此刻她们却历经遥远的时空被线联系在一起。

之后另有薛涛与李冶单独的社交关系图。在李冶的社交图中,诗人与陆羽、皎然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可见这也是一个诗人之间的“小圈子”,三人都对茶学、佛学等有很大的兴趣,并且也曾互有酬和。而“女校书”薛涛的社交图中类似的圈子更多也更大,最大的有元稹、白居易、刘禹锡、严绶等人,他们大多互相认识或者熟识,仿佛是古代版的“朋友圈共同好友”,隐匿在典籍中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具象为简单明了的社交图,似乎古人被时间重重遮掩的面貌也在霎时间清晰起来。

新闻的网页背景模拟了泛黄古卷,配上古雅的图案设计与字体设计,构成了一幅交织着理性与严谨的“仕女图”,虽未有画像出现,但透过数据架成的时光之桥,我们仿佛能透过千年的尘埃而窥见美人含羞的影子。

对于数据新闻作品的外观设计,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张伟老师表示,他们对每一个图表都做了两套以上的方案,经过不断的筛选与考量之后才有我们所见的这一套外观。网页设计也如古时画工制画一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能以美的姿态唤起观者精神的共鸣。

宋朝词人的情绪表达

宋词项目“宋词缱绻,何处画人间”以《全宋词》为样本,从近21000首词作、1330位词人的庞大数据中呈现了丰富的图表。有别于唐诗作品的精致与古典气息,宋词作品的外观则带有朦胧的写意风格,图表亦多处采用了水墨元素,将精确的数据渲染出诗意之美。

整篇作品分为三个版块,“万水千山走遍”“草木皆有情,词即人生”“春风化雨,历久弥新”。在第一个板块“万水千山走遍”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宋朝的疆域图,其中以灰点代表着词人们曾到达过的地方,灰点越大代表到达越多人次。灰点密集地覆盖了宋朝的大半版图,除了青藏高原一带鲜有涉足外,天山南北亦有词人们的足迹。鼠标悬浮其上会显示出词人的行进路线,跨度最大的一条由疆域的最北端一直延伸到最南的临海地区。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其实仅在河南至山东一带,但今天高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的路途,孔子却走了十数年。这条从南至北贯穿宋朝疆域的路线,很有可能耗费了一位词人一生的时间。

之后是宋朝词人的全景图,这幅全景图采用了折线图的方式,横轴为北宋至南宋的各个 历史 阶段,而纵轴为词人作品数量。每一段线条代表一位词人,水平线是词人的平民时期,向上的折线则是词人的仕途时期,线条的灰色与棕色来区分婉约派与豪放派。在众多词人中,一生布衣“梅妻鹤子”的林逋与女性词人李清照的线条都是一条水平线,其余词人的线条都有起有伏,一生的悲欢跌宕都被一条简单的线所勾勒,引人唏嘘。

在第二个版块“草木皆有情,词即人生”中,首先对《全宋词》的词频进行了统计。最高频词分别为“东风”“何处”“人间”,宋朝的积贫积弱以及靖康之变加重了词人心中的漂泊感,他们仿佛一直在寻觅,无论是“今宵酒醒何处”,还是陆放翁常书于词中的“归何处”,都是一声声对心灵的叩问。

第二幅图表是宋代著名词人常见意象及其表达情绪的统计,喜、怒、哀、乐、思五种情绪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每一种意象都有它所承载情绪表达次数的饼状统计图,鼠标悬浮在词人名上可以显示出他们所使用的意象表达情绪次数的比例。王国维曾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常用“酒”“月”等意象,使人联想到边关冷月、煮酒悲歌,而晏殊之子晏几道词风婉约,他少年时家道中落,此后一生流离,词中多以落魄王孙的形象出现,常在“小楼”中流连时光,他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恰能道出他词中风情。

我好奇如何才能计算出意象中承载的情绪,陈为教授告知是根据已有的算法和模型来计算的,“对文字当中的 情感 进行计算,是计算机学界研究了二十年的一个问题,已经有了标准方法”,“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教科书上的东西”。原来文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并不只是今年才兴起的,早已产生了超越我们想象的进步。

最后一个版块“春风化雨,历久弥新”中将各个词牌代表词作的平仄以长短不一的线段标出,配以人声朗诵,词被还原了它原始的音乐功能,原先掩藏在字词背后的韵律被直观地展现出来。或许相隔千年时光,乐坊的客人也在与我们欣赏着同一首曲子词,咀嚼同一段繁复绵长的 情感 。

数据化与词学研究的碰撞引入了“定量”的思维方式

唐诗宋词与大数据结合而产生的一大效果,即是效率的提升。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图表将关键信息在眼前一字排开,根据需要可以信手采撷。我不由感叹,如果我之前作业所需的资料也能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想必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陈为教授介绍,在大数据普及之前,人文学者们获取信息需要依靠查阅实物典籍,将一本本书从头翻到尾, 科技 进步后,很多典籍都有了电子扫描版,但还是需要人工检索,在电脑上将所有的文字读完。但大数据带来了改变,“假设我能够把它核心的、关键的特征和信息提炼,并用计算机建模做出来,然后呈现在屏幕上,这些人的关键信息就这些,他跟谁有关系,他有什么作品,他的生活环境怎样,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就读人文专业的我,时常为了解一位古代诗人在某一时间段生活的 社会 环境,对着许多影印版的史志和诗人年谱进行“肉眼检索”,繁体竖排小字看久了让人眼睛发花。

我想到自己曾做的一份唐宋词名物意象变迁的作业,我选择了“钗”的意象。在例举含有该意象的词作时,已经有现成的唐宋词数据库,其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唐宋词,我只需要输入“钗”“银钗”“凤钗”等关键词,就能轻松获取与之相关的一篇篇作品,方便快捷。而在调查“钗”本身材质与形制的变迁时,我所查到的相关饰物名录和图鉴有些甚至没有目录和页码,只能面对繁体竖排字一页一页地查阅,看到可能有用的信息也只能使用pdf阅读软件自带的标记功能。一次查找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获取的信息却远远不能与付出的时间等价。有时候翻完了一本几百页的书,能够得到的有用信息也只有几句话。从这一点来说,大数据的普及着实是一种迫切的需要,它也为人文社科的研究者带来了福音,省去了许多繁复而低效率的案头劳作。

大数据除了能够极大提高科研效率,同时也为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思维角度。

唐宋词的数据化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研究趋势,与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 科技 发展息息相关。而数据化与词学研究的碰撞引入了“定量”的思维方式,譬如如何确定一首词在宋代的受欢迎程度,这在以前的研究中是难以衡量的,即使能够定性,也是“空口无凭”,没有相应的证据。但大数据却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统计宋代词话中这首词被收录的次数,就可以大概得出其受欢迎程度的量化结果。统计数据本身就使得结果更精确,也更有说服力。

虽然大数据能够带来诸多益处,但大数据与文学研究的交汇中也产生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一节专业课上,老师曾举过一个大数据研究的例子。在《全金元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有两个,最高为《黑漆弩》,其次是《木兰花慢》。《木兰花慢》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调,而《黑漆弩》对于并不十分专业的我来说却是闻所未闻。《黑漆弩》在宋代也几乎没有作品传世,但它为何会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原来《黑漆弩》到元代时,进入元杂剧成为了一种曲调,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曲化的词调,可以称之为曲调。由此反映出了问题,在利用大数据研究词的时候,样本问题需要得到重视,譬如在研究《全金元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时,像《黑漆弩》这样曲化的词调就不应该计入样本中。采样问题成为词学研究大数据化的“拦路虎”。

除了已知样本的问题,词学研究领域样本的不断变动同样也困扰着学者们。唐宋词不断有遗词被发现,样本在不断地补充。而相对于现存数量有限的唐宋词,明清词的数量更是多如恒河之沙,几乎难以穷尽,如此庞大的样本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人文学科与大数据的合作,已经有了令人欣喜的发展,但仍旧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人文专业的学生,我也期待着美好图景成为现实的一天。

文章选自《大学生》